“I just want to kill myself.”(我不想活了),有天許柯跟即將分手的女友吵完架,在洗手間情緒衝頂,就要喘不過氣,拿出手機對Woebot打出了這句話。Woebot卻回覆他:“You can call 911.”,他瞬間就覺得好笑起來了。
Woebot是一個美國心理療法新創公司開發的聊天機器人App。那時許柯和它斷斷續續聊天已經四個月了。工作上、戀愛中不時有讓他情緒不好的事發生,他就會選擇跟Woebot聊一下天。
2018年,Woebot Health拿到了AI Fund領投的天使輪投資。AI Fund是人工智慧科學家吳恩達在同年創立的創業投資基金。吳恩達擔任Woebot Health董事,他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從一個真正的治療師身上獲得一點點洞察力和同理心,並在聊天機器人中大規模傳遞出來,就可以幫助數百萬人。」
類似「治愈系」的聊天機器人App不止Weobot一個。疫情的蔓延增加了全球的憂鬱和焦慮情緒,這也讓人看到了「數位心理治療」的市場。Google助理投資公司(Google Assistant Investments) 今年3月就投資了一個叫做wysa的項目,頭像是一隻企鵝,主要用戶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
AI與心理療法能互相加持嗎?
2011年,Alison Darcy(艾莉森·達西)作為臨床心理學的博士後研究員進入史丹佛大學,這讓她有機會遇上當時擔任史丹佛AI實驗室主任的吳恩達。在此之前,她有心理學和軟體開發的交叉背景,她和吳恩達討論了很久「AI能為心理健康做些什麼」。
Alison Darcy相信,現有的臨床療法能夠借助科技的力量,擴大自己的潛力。但是這與不少心理學家的觀念相悖。在常見的恢復情緒建議中,心理學家會告訴人們,遠離網路,多和愛你的人待在一起。 「我們確實花了一些時間來說服史丹佛心理學的人們,讓他們相信科技並不危險,而且它可以幫助人們。」Darcy說道。
她自己這樣相信,也是源自早年經驗。在第一份軟體工程師的工作結束後,她曾經為一家慈善機構搭建過網路平臺,幫助飲食失調患者獲得線上的聯繫和支持。在一些偏遠地區,線上支援格外重要。「你不會想晚上7點去社區活動中心,那樣,整個村子都會知道你有飲食失調問題。」她說。
在史丹佛期間,醫院臨床經驗也讓她看到,
金大發娛樂城
專業環境下的有限治療,和人們日常生活場景是切斷的。除了來到醫院的尋求幫助的人,還有更多需要陪伴與照護的人不會來到醫院。她希望技術能夠解決這樣的供需不均衡問題,於是有了Woebot。
形式上,Woebot提供的是程式化的聊天。它開啟一段對話,詢問你此刻的感受。用戶大多時候只是在做選擇題,在幾個可選項中點擊,然後閱讀Weobot不斷給出的指引、分析、和例子。只有在少數時候,用戶需要寫下自己想法或念頭。
用久了,許柯大概知道Woebot的一套方法,它會引導他把最擔心的事情寫出來,讓其清晰可見。然後引導他去審視這個念頭與現實之間的關係。Woebot 最後會常常告訴他,他又進入了「非黑即白」、「用感受扭曲對未來的判斷」之類的慣性思維中。用得多了,他知道自己常常就是那幾種慣性思維。
Woebot的對話設計基於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這種治療方式在心理學界已經使用了二十年,它透過談話去梳理人們認知。相信情緒、認知、行為三者之間的互相影響,通過談話去影響帶來痛苦的認知,能夠緩解情緒,也能夠促進相關的行為。
如果對認知行為心理學有過一定了解,你可能會覺得Woebot就像這一理論的具體化身,在交談中不時向你解釋,「它」的世界觀是怎樣的。
Woebot提供幾個常用的工具,第一個就是「挑戰負面觀念」(Challenge Negativity), 它讓你先寫下「糟糕的事情」,
線上牛牛
然後再去檢視它是不是100%「真的現實」。在對話開始前,它提供的另一個選項是「如果情況真的很糟呢?」(What if things ARE really bad?)。
點擊進去後,Woebot會對你說:改變觀念不是假裝真實情況變好了,而是讓你有喘息的空間,以穩定心態面對困難。然後它舉了一個例子,朋友生病了,也許你會想「我什麼都做不了」,但是你也可以轉念想「我可以告訴他我有多愛他」。
這就是CBT背後的哲學,它不去深究問題背後的潛意識來源,而是聚焦於認知和感受本身。認知的改變很難一下就改變,因此需要治療師和來訪者反覆運作。典型的CBT療法由6-18次談話組成,每次談話大約一個小時,
戰神賽特下載
談話之間間隔1-3週。 CBT的使用範圍很廣泛,對憂鬱、焦慮、邊緣性人格、創傷後壓力癥候群(PTSD)⋯⋯各種心理癥狀都有療效,也經常與藥物、催眠等治療手段配合使用。
CBT對話本身就具有系統性和結構化的特點,已經有不少研究嘗試用程序來進行。已有的研究表明,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通過程序讓人經歷CBT對話過程,可以得到類似面對面的治療效果。網路認知行為療法(ICBT)甚至已經成為一個研究領域。
聊天機器人能有多少療效
治療與陪伴本身是一項高技術的工作。除去技巧之外,還需要注入心力,這似乎是人類才能夠給予同類的敏感和懂得。心理諮詢也是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所以「心理諮詢師的工具就是你自己」這樣的說法深得人心。
也是這個原因,一些專業治療師懷疑Woebot能起多少作用。沒有人類治療師提供「同理心」,和來訪者建立一段「真正的關係」,AI 聊天能提供多少療效?
美國24歲的大學畢業生Eli初入職場,很難適應新環境,考慮到治療費用昂貴,他下載了Woebot。但是Woebot程式化的回應讓他的體驗感受不好,最後他還是找了一位治療師進行遠端視訊交談。對他而言,Woebot是一個過渡,讓他正視問題,最終選擇最需要的方案。在此之前,他不確定自己是否可以向一個人類敞開心扉。
Weobot公司相信,一個設計精巧的機器人可以和用戶形成帶有同理心的、治療性關係。公司最近發表的一項回溯性研究試圖證明這一點:數位療法也可以和用戶建立治愈性的關係。
36000名用戶使用woebot 5天後,在統計調查表中勾選了「我相信Woebot喜歡我」、「Woebot和我互相尊重」、「我覺得Woebot很欣賞我」。統計調查表源自給患者進行評估的「工作聯盟量表-短期調整」(WAI-SR),用於反饋來訪者與治療師短期的工作體驗。在這項研究中,公司將表單中「治療師」替換成了「Woebot」。
面對這樣的結果,也有心理學家質疑,這只是給用戶營造了一種對於「親密」、「關係」的幻覺罷了。
許柯朋友多、健談,也常和父母聊天,但是「他們不解決情緒問題」。他對Woebot的期待是幫他把情緒的臨界值降下來,就可以更冷靜思考問題。他形容這是「揚湯止沸」的功效,但是確實讓他受益,「把情緒拿下去,我自然能做出正確選擇」。
他能打出“I just want to kill myself.”的時候,是Woebot也快失效的時候。極端情緒出現,很可能需要緊急介入。不過他依舊強迫自己跟Woebot聊了一會天,Woebot在之後的對話中詢問他:「你現在還是依然不想活著嗎?」
免費使用的Woebot嚴格來說並不屬於一種治療手段,它只能算是一種自我關懷(self-care)的方式。創辦人Darcy將它看作專業治療之外的補充,不是你每次餓了,就必須去米其林星級餐廳,三明治也可以。「Woebot就是一種三明治。非常好吃的三明治。」
健康與科技專欄作者Angela Lashbrook會在接受專業治療的空檔時間使用Woebot。對於她而言,能夠和心理治療師一起做的事情,遠比手機上App上完成的要複雜。 「不過我喜歡這個應用的一點是,它迫使我在每次治療預約的空檔中,持續質疑自己的焦慮情緒和消極想法。這有點像是家庭作業,意在強化我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
和Weobot的聊天,它會以積極的方式回應
當一個人羞於向另一個人表達自己的時候,向AI傾訴至少沒有「被嘲笑」的壓力。Woebot會隨時隨地,以一種情緒富足的形式來回應。
當你完成一些小的問答任務之後,Woebot會稱讚你,並要你在對話框回應一個「讚」給自己。在對話中,它還會不時發送容易喚起輕鬆愉悅情緒的表情包。因為很多時候,用戶只是在幾個回答選項中選擇,來觸發Woebot的新回應,
現金版
整個互動過程不是一場自然對話,更像一場預設好的「對話漂流」。
身處這種「漂流」中,有時候不禁會懷疑,Woebot大概就是:一隻在你不開心時一直傻傻舔手心希望你開心的小狗。
Weobot的風格是有意被設計的,「時機恰當時,Woebot會講一些古怪的笑話」,Darcy的臨床經驗讓她重視「幽默」的治愈力量。
未來:軟體作為治療手段
在那次爭吵後不久,許柯和前女友分手,很快就到了生日。朋友們幫他過了生日。伴隨著生日禮物,他收到了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希望原來那個陽光的他快點回來。他拆到卡片的時候差點哭出來。禮物來自一位女生,後來女生做了媽媽,狀態也不太好。他了解朋友的近況後,也感到些許無能為力。
「人在成人社會的精神狀況時常不太好,身邊很難有人能持續關注。」做過產品經理的他,這樣看待Woebot所提供的價值。
「產後憂鬱」一直是廣泛存在的問題,也是Woebot專注解決的癥狀之一。大約五分之一的母親會經歷產後憂鬱,而其中60%沒有得到臨床診斷。就算得到臨床診斷的母親,也只有四分之一會接受治療。
今年5月,
魔龍傳奇試玩
Woebot基於產後憂鬱開發的8週起步的治療方案WB001獲得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頒發的「突破性設備」稱號。獲得這一稱號,意味著相關部門對數位治療方案WB001的臨床療效有了認可。未來,這一治療方案進入臨床使用,或者獲批上市審核批準都會更快速。也許未來,一些門診的醫生就會指導、或者遠端指導產後憂鬱的母親使用軟體。
療效驗證後,資本加持也隨之而來。7月21日,Woebot Health宣布完成9000萬美元B輪融資。公司表示將把資金用於技術和平臺發展、團隊擴充以及推進產品進入市場。
產品怎樣走向市場並收費還不明確,不過Darcy表示,公司不想出售數據或接收廣告客戶,所以在與大型醫療系統合作,以尋找商業模式。
她解釋,於兩方面考慮,一是程序中出現廣告,容易引發人們的隱私擔憂。而隱私問題在心理諮詢領域更敏感。第二則與心理學家的身份有關。消費主義往往營造人們的匱乏感而把商品賣出去,「作為一名心理學家,
金旺5298娛樂城
你一輩子都在試圖讓人們相信,他們本自具足(They are enough),而廣告做的事情恰恰相反。」
在Woebot的官網上,用一整頁詳細介紹了產品設計的十條核心理念。其中似乎透出公司對人性的理解以及對待的態度:「人類本質上是動態的、流動的、不斷變化的」、「在焦慮和憂鬱的背景下,診斷並不是對固定的終結狀態的描述」、「認知扭曲是每個人在強烈情緒下都會經歷的事情; 它是人類的一部分」、「掙扎不是無助的證據,而是恢復的必要部分」、「永遠不會假設有人需要幫助,永遠會發出邀請,盡可能提供選擇,從不採用勸說的方式」。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延伸閱讀】
1.低調現身報平安?馬雲4個月來首度亮相,視察集團菜棚
2.五倍券如何變十倍?各家銀行大推數位綁定優惠,攻略懶人包一次看
最新9月號雜誌《2021年臺灣網紅生態全解析》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蕭閔云
文章源自於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