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職棒記錄專用表簡介-上篇(如何記錄和統計)

統一獅在8月3日宣布推出球探紀錄席,球迷可以在本壘後方紀錄球賽,增添比賽的樂趣,接下來將帶球迷了解負責球賽記錄的競技組以及一場完整的球賽如何記錄。  統一獅從本月主場賽事開始推出球探席(圖片來源:統一獅官方粉專)  一場棒球比賽,除了攻守雙方的球員、教練、行政人員以及執法裁判、場務還有最熱情的球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坐在本壘後方的記錄員了。而本期職棒雜誌有介紹競技組的工作,原本競技組被稱為記錄組,工作是負責記錄播報比賽、選秀、測試會的舉辦、註冊和登錄球員以及年底時編寫年鑑。不過年鑑近幾年來因為電子化的關係,所以每年只會出一百本。 目前記錄組由陳俊銘組長領軍,帶領林聿文、賴立偉等共八位記錄員。從這裡畢業的人員中,最有名的當屬陳宋卿老師莫屬,他曾經擔任競技組組長和副組長長達十餘年。在早期記錄組和播報組分開時,最有名的播報員則是梁功斌老師,而緯來主播蔡明里也曾在職棒四年擔任過播報員。2017年在龍虎經典系列賽擔任主持人的黃步昌老師,也曾經是播報組的一份子。 記錄一場比賽包含記錄、統計和播報,在一場比賽中,聯盟會配置兩位記錄員,一位負責記錄,另一位則負責統計和播報。當然,記錄一場比賽就需要記錄紙,在此處就提供大家中華職棒記錄紙的格式和記錄方式:  記錄表主場球隊   記錄表客場球隊   記錄圖示,每年年鑑都有  自2016年7月起,職棒雜誌連載了將近兩年的記錄單元,所以看完這系列的文章仍無法清楚理解記錄的人,歡迎參考職棒雜誌的專欄。記錄紙的大小一般為B3大小,方便於書寫球數和統計,而我的習慣是便於攜帶,所以才印成A4的格式。我們先來看看一場比賽前,記錄員要先做好什麼事呢? 首先要先寫出:比賽日期、雙方對戰的次數(寫在日期下方的括號內)比賽開始的時間、地點、天氣、執法的裁判、雙方總教練名稱、攻守雙方先發九人棒次以及預定和實際比賽的場次。  客隊記錄表上方    主隊記錄表上方  賽後則是要填寫勝利打點、單場最有價值球員以及電視輔助判決的情況,由於新式記錄表已經有電視輔助判決的格子,所以我會將電視輔助判決的結果寫在備註欄裡面。  打擊順序表  左邊的打擊習慣是區分左右打的差別,左打者要在那一個欄位寫上三角形,如果打者是左右開弓的話,請參考職棒雜誌的專欄。 接下來就是等到裁判喊比賽開始之後即進行比賽,在這邊為大家介紹記錄表中間的數字:  上方一到十二的數字  裡面數字一到十二分別代表第一到第十二個半局,後面的空格是預備給單局若超過九人次進攻的話,則要將隔壁的數字塗掉,往後繼續寫,這部份我們後面會有講述。團隊暫停次數要寫在這十二個格子裡面,格式是:暫停次數(第幾棒)。球數欄請參照上方記錄方式的示例2,我在這邊以第424期雜誌,也是我剛好有記錄的比賽,聯盟編號第十九場,第七局林智勝擊出逆轉三分砲為例:  該打席逐球記錄   揮棒落空,一好球 揮棒落空,兩好球 壞球,一壞球兩好球 本壘後方擦棒界外球,球數不變 壞球,兩壞球兩好球 壞球,三壞球兩好球 本壘後方擦棒界外球,球數不變 本壘後方擦棒界外球,球數不變 擊出球  以上是好壞球的記錄方式,而右方我們分成五個部分: 記錄欄位  中間第五號的部分是自責分與否、出局數和殘壘,請參考記錄符號表的第三部分。一到四分別代表一、二、三和本壘,我們就用同一場比賽七局下于孟雄(目前已改名為于森旭)接替林威廷打擊為例:  該打席逐球記錄  上述的結果在這邊為大家說明:于孟雄接替林威廷代打之後,

老虎機

靠著右外野手陳子豪的傳球失誤上到三壘,並靠著下一棒林哲瑄右外野的高飛犧牲打回來得分。右下角的9上面一道弧線代表右外野高飛球,而直線由本壘畫到二壘表示二壘打,9E6表示右外野手傳球給游擊手時發生失誤,左下角圓圈裡的三則表示由第三棒打回他,並帶有打點。 所以下一棒的林哲瑄在記錄表裡頭,如果對照記錄參考表的示例來看,就應該會是9上面一道弧線再加上方框,代表高飛犧牲打的意思,別忘了配合場上的情況,

世博娛樂城

還要在中間加上出局數。 還有每個半局結束時,要記得在右下角畫上兩條斜線表示該半局的結束。我們來介紹左邊的欄位,是有關於守備的相關數據: 守備欄位  由左而右分別是刺、助殺以及失誤和雙殺 刺殺:最後完成的守備的動作的球員就要記上一次刺殺,譬如6-4的二壘手(4)就需要記上一次刺殺。 助殺:意思就是幫助刺殺,由上頭的例子可知,游擊手(6)就需要記上一次助殺;假設有多位守備員參與這一次的守備的話,除了最後一位守備員之外,其餘守備員都要記上一次助殺。 刺殺數在整場比賽,除非主場的球隊維持領先直到終場,理論上都是27次,在比賽結束統計後,如果沒有達到該有的數字,就需要仔細排查。 失誤:哪位守備球員發生失誤,就要記上一次。 雙殺:所有參與雙殺的球員都要記上一次雙殺。 守位:分成左右兩列,要先將其守位寫在左側,因為我們無法確定該球員在比賽期間是否會改變其守備位置。 寫完了左邊,就要來看右邊。右邊相對左邊而言代表攻擊的累積數據,一樣使用正字來記錄。我的習慣是每一個PLAY結束之後,立即做與該PLAY相關的記錄。當記錄為二壘安打時,就要在右邊的二壘安打一欄和打席、打數和安打欄位記上一筆。  右側欄位填入打擊統計數據  接下來要介紹下半部的欄位,有關人員替換、團隊安打、四死、失誤以及投手用球數的統計。  記錄表中間備註欄位  二局之後的虛線上半部是代表該局的統計,下半部則是全場累積;而下方則是投手用球數的累積,虛線左側是該局的累積,右方則是單場的累積。每位投手最終的用球量,我習慣把這個數字圈起來以便檢查。左邊的投打守要計算投球、打擊和守備的參與人數,左下角寫著投打守的小格子則是代表本日參與比賽的選手數字。 中間的大方框,也就是備註,如果有更換守備位置、代打、代跑、投手,請一律寫在此處,格式如下:P-18,代表投手更換為背號十八號的球員。 接下來將介紹最下半部,此處是投手的相關紀錄。記得,是要記錄對戰投手,也就是對方投手的記錄,這樣的設計是方便核對上面和右側攻擊的資料。這裡的記錄包含了投手的用球數、被打了幾支安打、丟了幾次三振等。 記錄表下方完整記錄  在最底下,我的習慣會將該場的記錄進行加總,即便聯盟並沒有如此的做法;勝敗以及中繼救援分別要寫上W、L、HD和SV,而無關勝敗的先發投手我會在勝敗結果處寫上ND,

線上百家樂

代表No Decision的意思,聯盟也並沒有規定要在此處寫上ND。 右下角有一個對戰捕手的守備資料,這部分比較簡單,參照圖片的說明填入次數即可。  捕手防守欄位記錄  做完記錄之後要在主隊的記錄紙下方簽上大名以曉得該場的記錄和統計員。此處也以這場比賽的4局上半,中信兄弟的進攻為例,

WM完美真人

示範如何記錄完整一局的比賽。  1.第三棒彭政閔擊出一壘方向平飛球遭到一壘手接殺,一出局。 2.第四棒林智勝獲得保送,攻佔一壘,一出局。 3.第五棒蔣智賢打出右外野方向的滾地安打,一壘跑者推進到二壘,形成一二壘有人,一出局。 此時富邦悍將喊出第一次暫停。 4.第六棒曾陶鎔獲得四壞保送,形成滿壘,一出局。 5.第七棒張正偉打出一壘方向滾地球,一壘手接球之後選擇封殺三壘往本壘的跑者,擊球跑壘員則是靠著野手選擇站上一壘,象隊仍攻佔滿壘,兩人出局。 6.第八棒王勝偉打出右外野方向飛球遭到接殺,富邦悍將化解滿壘危機,形成三人出局。 最後在這邊為各位獻上記錄的一些小撇步,

QT電子免費試玩

讓大家在第一次記錄一場比賽時不會手忙腳亂: 1.一看到主審拿球給投手教練,就要馬上有換投手的概念,此時要將目光轉移到主審身上。主審會向本壘後方的記錄員做手勢,接下來會向記錄員比劃出更換投手的背號。而記錄員在確認完之後,就會廣播該投手的名字。趁這個時間點,就可以在記錄表有關投手的地方填寫下一任投手的姓名,並趁此位投手熱身時,整理上一任投手在本場的投球內容。 2.更換守備位置、代打、代跑和更換投手時的應變情況類似,裁判一樣會做手勢給記錄員,如果是代打,裁判就會做出打擊的動作;如果是代跑,則會做出跑步的動作;假設是更換守備位置,則會指向該球員將進行守備的位置,然後比劃出更換球員的背號。之後的行動和第一個部分一樣,記得整理替換前選手的該場表現。 3.在每一個半局的兩分鐘局間攻守交換時,一定要整理該半局的數據;五局中場休息時間,則要整理前半場的攻守表現。這樣可以避免在賽後要花太久的時間去整理比賽的內容。順便在這邊提供一個檢查公式給球迷: 得分+殘壘+刺殺數=打數+四死球+犧牲飛球+犧牲觸擊+因妨礙或妨礙跑壘而上壘者 英文版: R+LOB+PO=AB+BB+HBP+SAC+SF+IO 而右下角的RISP,以及要如何判定勝敗中繼救援,甚至是自責分的判定,我會在下篇的文章來做講解,在這邊放上職棒雜誌和我於2017年第19場例行賽的完整記錄表,可以給大家參考記錄。記錄一場比賽需要多加的練習才會熟練,建議大家不妨先以三級棒球的比賽開始試試看,局數比較短,注意力也較容易集中,否則以近幾年職棒比賽動輒3小時以上,在記錄球賽的過程,

PM娛樂城

很容易漏掉幾顆球。  職棒雜誌記錄單元    比對前一張圖  除統一獅座位圖外,其餘圖片皆由小楓康自行拍攝延伸閱讀:中華職棒記錄專用表簡介-下篇(給定球員相關統計數據)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歡迎前往小楓康的異想世界,每天陪你聊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