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砲聲隆隆的大聯盟中,各隊的軍備競賽此消彼漲,大家對於球員的進攻能力日漸看重,除了腳程、打擊技巧等能力外,能夠藉由後天苦練提升的大概就是揮棒速度了。當今棒球史上自從有Statcast紀錄以來速度最快的男人中,洋基的怪力男Giancarlo Stanton的車尾燈可以說是狠甩其他人。從以下這張表格來看,擊球初速 (Exit velocity) 排行榜前十名中,Stanton就包辦了高達八個席次。揮棒速度在十年前看的是棒子實際揮動的速度,而近幾年的主流則是可以透過高速攝影機及測速槍,
信用版申請
判斷棒球擊球瞬間球飛出去的初速度。 想要把球打得更紮實、飛得更遠,靠的並非只有蠻力而已,除了打者本身要有優異的判斷能力,能夠精準地擊中球心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身體的旋轉,有效將力量從髖—腰—肩傳到球棒,達到提升擊球初速的目的。要知道如何運用這個力量,可以先從打擊的動作分析開始講起。 揮棒的動作分析揮棒的分期可以分為以下四期: 準備期 (Windup) — 前腳離地後直到腳趾再次接觸地面的期間。此時要將重心轉移到後腳,身體往捕手方向旋轉。 揮棒前期 (Pre-swing) — 前腳腳板做出踩地動作後直到開始揮棒,
電子老虎機
此時重心稍稍移向前腳。 揮棒 (Swing) — 前腳膝蓋微彎,並將臀部轉向捕手。可再細分為前、中、後期揮棒。 後續動作 (Follow-through) — 從球棒碰到球開始到前側肩膀做出最大的外轉及外展,肩膀配合腰部旋轉做最大收縮後減速。 在一個完整的揮棒過程中可以觀察到: 前期 — 利用腿後肌及臀大肌來穩定骨盆及髖部。 中期 — 大腿內收肌主要負責啟動旋轉,最後靠著腹內外斜肌將力量傳導至上肢揮動球棒。 後期 — 髖、腰、肩同時做離心收縮減速。 有一種說法是揮棒的最後若把後手放掉,使用單手完成接下來的揮棒動作,可能會對前側肩關節囊產生較多的向前位移和壓力,長期下來容易造成關節唇損傷等問題。另外也可以發現揮棒涵蓋了一個很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旋轉」。以下我們將介紹幾種能夠整合上下肢旋轉的訓練方式。 整合上下肢旋轉的訓練方式為了增強上下肢的肌力,通常會在訓練中加入像是背蹲舉或是握推等項目,但為了整合上下肢協調性、強化軸心旋轉能力並活化身體動力錬的運用,我們可以使用藥球訓練來增加揮棒速度。以下列舉五種藥球訓練的方式。1. Medicine ball hitter’s throw:動作和揮棒動作相同,透過髖腰旋轉帶動肩膀,雙手將球丟向牆壁。 2. Standing side throw:兩腳膝蓋微蹲,腰部配合髖部旋轉與膝蓋伸直後將球往前拋出。 3. Granny throw:先下蹲後,在髖膝踝三關節伸直蹬起的過程中,雙手出力將球由下往上拋出。 4. Standing backwards throw:深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下肢伸直的過程中肩膀出力合併身體微微後仰將球向後拋出。 5. Squat and throw:深蹲到髖關節呈90度,下肢伸直的瞬間將球輕輕向上拋,接到球後順勢蹲下。 前兩項會建議可以在一周內安排兩天訓練;後三項因為需要用到全身的肌群,建議選擇在沒有安排下肢訓練的日子中挑一天加入課表。原則 每次進行兩組各6下的訓練,
信用球版
一開始可以選用5公斤的藥球,每四周調整一次重量:減少1公斤、每組增加2下。隨著重量降低盡可能讓旋轉速度接近平時揮棒的速度。 談到揮棒速度,就不得不提到眾多球星在打擊準備區時都會使用的加重環,但熱身真的需要加重環嗎?研究顯示,使用較重的球棒熱身後,正式上場打擊時的揮棒速度,遠比使用正常或較輕的球棒熱身後還要慢上許多。基本上使用較重的球棒熱身會感覺能將球棒揮得更快多半都是心理因素,實際上反而還會降低運動表現。建議在上場比賽前,不彷做幾個快速的揮棒,藉此增加神經肌肉的傳導,上場打擊時也能產生更快的反應。透過以上這些訓練對於多數的人來說理應可以大幅提升揮棒的速度,但是改善揮棒技巧、軌跡等訓練絕對還是不可或缺的,基礎的肌力體能訓練再加上專業的打擊技巧指導,絕對會讓你在打擊練習上事半功倍喔! ===================================================================棒球視角Baseball Vision是一個由物理治療師所創辦的平臺,
娛樂城出金
主要以運動醫學的觀點去撰寫常見的運動傷害及訓練方式,開創這個平臺的目的是為了將更多運動相關的醫療和訓練知識推廣出去,
台灣線上娛樂城
希望大家可以更加認識物理治療,甚至是自己有在運動的讀者也可以藉由我們的文章更了解如何避免運動傷害,或是受傷後應如何評估及治療,
電子老虎機
必要時該尋找誰協助。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點進粉絲專頁按讚並設定搶先看,想了解更多棒球相關的運動傷害與治療方式,記得準時收看棒球視角每週三晚上八點的【兩分鐘棒球診療室】 =================================================================== 圖片來源:google.com 動圖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55mgpFqX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A9TwiY1wD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Q5qwUP6o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U1O_5bfFX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C0z1_uNHU0 參考資料: David J. Szymanski, Jessica M. Szymanski, Ryan L. Schade, T. Jason Bradford, Joseph S. Mcintyre, Coop Derenne, Nels H. Madsen (2010). The Relation Between Anthropometric and Physiological variables and Bat Velocity of High-School Baseball Players Before and After 12 Weeks of Training.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4(11), 2933–2943. Brain S. Montoya, Lee E. Brown, Jared W. Coburn, Steven M. Zinder (2009). Effect of Warm-up With Different Weighted Bats on Normal Baseball Bat Velocity.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3(5), 1566–1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