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二日目(最終章):劃破橫濱夜空的弧線

我這次買的是內野FA指定席K排近300號的位置,如果以臺灣球場的算法大約在球場一壘熱區10~12排左右。在購票時原本以為視野會離球場很遠類似桃園球場在16~20排的感覺,實際踏進球場後卻發現視角非常低,接近洲際球場內野前排的視覺感,而且完全沒有護網,可以把球場看的非常清楚。而這也是TBS時期少數的建樹之一,

高登棋牌

到DeNA仍繼續沿用。  可是這樣必然會增加界外球擊中觀眾的風險,那麼在橫濱球場要如何避免?他們想到的辦法是在每個縱向通道都會設置工讀生在那裡舉警告牌,這些工讀生同時還要在打者擊出界外球的同時吹哨警告。就筆者當天在現場的體驗,幾乎每次打者擊出界外球,相對應區域的工讀生就會立刻吹哨。個人推測這些工讀生應該都有受過訓練,而且有良好默契才能做到如此精準。 雖然不時聽到界外球誤擊現場觀眾,甚至MLB幾座球場都打算增加護網,但我個人還是傾向盡量減少護網,同時訓練專門警告的球場工讀生,在這個科技即將取代手工的時代,在棒球場多保留一些「人」味。  橫濱球場的特色之一,

真人輪盤

就是配置採取倒三角形的夜間照明燈柱,刻意採用這樣的配置,會讓整個燈柱形成一個大大的「Y」字,也是橫濱的羅馬拼音Yokohama的第一個字母。2015年球季前,DeNA球團把照明由傳統的水銀燈更換成LED燈泡,除了更加省電,使用壽限也從6000小時延長到40000小時。也是日本第一個非巨蛋採用LED的球場。  LED長條環形螢幕是近十多年才發展出來的新設備,大多用在具備二層看臺的前端,但只有一層看臺而且沒有包廂夾層的橫濱球場,是把環形螢幕設置在全壘打牆頂端。或許有人問為什麼不放看臺上緣?原因很單純:那都被球場廣告塞滿了,沒有球團經營者會跟錢過不去吧。(笑)  如果說要看一個國家的職業運動是否發達與全民化,看當地頂級職業聯賽的球場大螢幕水準很可能是最簡單的項目。橫濱球場的大螢幕暨計分板這四十年來也歷經多次更新,從原本的傳統手寫計分板到電子計分板,到現在最新的LED多功能大螢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這個連結瞭解橫濱球場的計分板變遷過程。  LED一體成形大螢幕的好處,

DB多寶試玩

當播放先發選手進場前的球團宣傳年度概念影片時,可以不受限制用整片的大螢幕當成電視播放,從2012年在福岡巨蛋第一次看到大螢幕開場影片時的驚嘆,直到15年在橫濱球場依舊讚嘆。  用像機只能拍到非常不像樣的圖片,所以特別找到影片與大家分享。2015年的橫濱球場openning  看球那天從下午四點以後就雨勢不斷,而且有愈來愈大的趨向,下面的照片可以說明雨勢有多大,連傻瓜數位相機的鏡頭都沾滿了水。  如果這樣的雨勢放在臺灣任一座球場,應該90%會因為內野積水而延賽或暫停,但就我親眼所見,一直到比賽進行過半為止,橫濱球場的場地狀況都如這張照片所示,一點都沒有積水的模樣。對於日本一線球場的排水,除了讚嘆更是羨慕。  如果要說橫濱球場有什麼短板,應該就是球場座椅吧,

DG娛樂城

雖說為了增加看球舒適度已經作了調整,橫濱球場內野座席還是非常狹窄,加上屬固定式座椅,不管入座還是出座的移動都非常辛苦,對比之下臺灣目前幾座主要球場的座椅舒適度都小勝橫濱,也算小小的阿Q式勝利吧。  說實在的,對於那晚的比賽,我的印象實在不多,又濕又冷的下雨天,非常狹窄的座椅,

QT電子自由國度

對兩隊球員的陌生,都讓我很難進入比賽情緒,那天我唯一印象深刻的畫面,應該是第三局或更早吧,那時一位DeNA的打者進入左打區,剛好背對著我,在我正打算分辨是哪位打者時,只聽到「砰」的一聲,打者擊出的球弧線雖然不高,速度卻非常快,而且一點都沒減速的跡象,在剛過弧線最高點沒多久,小白球已經在右外野的看臺。 這當然是發全壘打,打者通過一壘往二壘跑時,我清楚的看到他的背號是「25」,但他的名字呢?「恩……香筒……嘉智?……不對!……好像是筒智~香~嘉?阿~不管了,反正是25號就對了!」而且我在五局後因為雨勢太大就躲進室內,最後沒沒等到九局就提前回到住處。也沒在意他的名字。 但25號的那支全壘打弧線,不知為何老會跟我在職棒七年親眼看到鷹俠轟出單季第30轟的那個全壘打弧線重疊在一起,

戰神賽特下載

回來後我也不時會注意他的全壘打表現,但15年他整季「只」轟了24發,到16年才完全爆發,整季轟出44發,也成為日本武士隊的主砲之一 筒香嘉智,這個名字,現在我當然記住了,因為我在三年前親眼看過那道劃過橫濱球場夜空的美麗弧線。   我的日本球場紀行2005 啟程之前 2005:出發&初抵東京巨蛋 2005:東京巨蛋(2)野球博物館 2005:東京巨蛋(END)門可羅雀的巨蛋球賽 2005:千葉海洋球場:2%的不足? 2005:西武巨蛋:困境中的病獅與十年前的美好  2005:初訪神宮球場之見證大學棒球新紀錄 2005(END):浦和球場&最後的不愉快2012 2012夏:抵達&大阪巨蛋(1) 2012夏:大阪巨蛋(2):起伏的「蛋」史與消失球隊的懷念洋將 2012夏:大阪巨蛋(3):腹地有限的侷促空間感 2012夏:大阪巨蛋(END):Ichiro與歐力士的昔日榮光 2012夏:甲子園(1)初次朝聖 2012夏:甲子園(2)首次觀賽 2012夏:消失的大阪球場、南海鷹、與宮部美幸 2012夏:二訪甲子園之錯過的藤浪&日本看病記 2012夏:新幹線初體驗&我的行程安排 2012夏:福岡巨蛋(1)鷹城的動線 2012夏:福岡巨蛋(2) 2012夏:福岡巨蛋(3) 2012夏:福岡巨蛋(4)完善多元的大螢幕應用 2012夏:福岡巨蛋(END) 2012夏:廣島馬自達球場(1)路面電車、廣島燒與(前)市民球場 2012夏:廣島馬自達球場(2)原爆館 2012夏:廣島馬自達球場(3)路面電車、差點MISS的現場購票​ 2012夏:廣島馬自達(4)新球場內的懷舊​ 2012夏:廣島馬自達球場(5)「美式球場」的三要素​ 2012夏:廣島馬自達(END) 2012夏最終日:甲子園阿爾卑斯看臺20152015春:行前規劃-人心不足蛇吞象 2015春一日目:松機--羽田 2015春一日目:羽田、單軌電車、鰻魚飯、山手線半圈遊 2015春二日目:松屋、江之島電鐵、灌籃高手 2015春二日目:湘南海岸、紅磚倉庫、TBS與棒球 2015春二日目:被公園桎梏的橫濱球場 2015春二日目:DeNA+橫濱球場=重生   番外篇球場紀行番外篇:從日職球場看桃園球場的護網與欄桿設置 球場紀行番外篇:從日職球場BOX-SEAT位置看桃園新用餐區 2012夏番外篇(1):王貞治棒球博物館 2012夏番外篇:甲子園歷史館(1)簡介 2012夏番外篇:甲子園歷史館(2)我的甲子園前編 2012夏番外篇:甲子園歷史館(3)我的甲子園中編​ 2012夏番外篇:甲子園歷史館(4)我的甲子園後編之網路年代 2012夏番外篇:甲子園歷史館(END)熱血的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