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將如候鳥來來往往,究竟有多少會成為留鳥?尋找下一個羅力!

中職開打以來,洋將人來人往,卅年如一日。有些洋將只是曇花一現,甚至於還未亮相就離開了,而有些則伴隨著球迷度過一段很長的歲月。有些球迷從小學看球,等到離家讀大學,還在看這位洋將,還有很多球迷是把洋將「從小看到大」,也就是說,當他們來臺時還只是年輕小伙子,離開時已接近中年大叔。臺灣是這些洋將成長奮鬥的地方,而他們也成為了臺灣球迷回憶中不可抹滅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運動視界圖輯  最早在職棒元年有一批洋將待了蠻長時間,如三商鷹俠等,再過一段時間有興農勇壯等,而現今的羅力也待了有9年之久。最近中職通過了羅力條款,引發了球迷對這些洋將的不少回憶,包括了早期的鷹俠(Luis Iglesias)、帝波(Fredrick Tiburcio)、湯尼(Tony Metoyer),中期的風神(Jonathan Hurst)、勇壯(Osvaldo Martinez),直到現在的羅力(Mike Loree)。   原名 國籍 身高/體重 來臺年齡 離開年齡 鷹俠 Luis Iglesias 巴拿馬 187/98 23歲 30歲 湯尼 Tony Metoyer 美國 183/86 28歲 34歲 帝波 Fredrick Tiburcio 多明尼加 178/88 28歲 33歲 風神 Jonathan Hurst 美國 190/92 32歲 39歲 勇壯 Osvaldo Martinez 多明尼加 188/97 22歲 30歲 羅力 Mike Loree 美國 192/99 28歲 36歲  帝波第一位想要永久留在臺灣打職棒的就是帝波,他想入籍臺灣,連中文名字「王中波」都想好了。帝波可以說是職棒初期最有人氣的洋將,一方面因為他是兄弟象的主砲,另一方面他又很喜歡討好球迷。例如在外野傳接球熱身的時候,送球取悅觀眾,就是他開風氣之先,甚至於他把界外球撿起來丟給觀眾,而在職棒剛開打的年代,這種球都是要還給聯盟的。 帝波屬於長槍型的打者,以他的實力來講,沒辦法升上大聯盟,因為力量和速度都不夠。來到臺灣之後,由於各項指標在臺灣都算是高標準且表現穩定,因此可以生存得很久。只是後來的洋將實力皆高他一等,而且球隊需要內野手補足隊形,所以實力下滑的帝波終究得離開。 雖然當時居住已滿5年的他可以申辦國籍,不過兄弟隊並未幫他達成心願,這應該跟他和女球迷之間發生的事情有直接關係。簡單來講,就是未成年少女愛慕棒球英雄,私底下會見職棒明星,帝波在女球迷半推半就下,霸王硬上弓,後來兄弟球團幫忙把新聞壓下來,墊付賠償,後來才由周刊爆出。影片來源:vlsports 鷹俠在職棒元年的第一批洋將選秀,大家都紛紛挑選好投手,但是只有三商虎先挑選打擊實力最好的內野砲鷹俠。鷹俠一直是三壘手,職棒開打後轉守游擊,成為很重要的游擊砲。他不但守游擊,而且又是中心棒次,所以對球隊的貢獻比其他洋將野手來的還高,再加上長期穩定的表現,所以能夠在臺灣待相當長的時間,甚至於後來臺灣大聯盟成立,也成為被挖角的對象。 鷹俠在臺灣是全壘打王,但是因為其力量與速度放眼好手如雲的美國職棒並不突出,且守備失誤太多,因此無法站上大聯盟舞臺。另外,就算他在臺灣打擊實力受到肯定,但是日本職棒也不需要這種長槍類型的打者,更何況日職對於內野手的要求程度幾乎是失誤零容忍,因此鷹俠能夠很「安全」的一直待在臺灣,未被外國職棒隊挖走。 他來臺灣的時候非常年輕,只有23歲,而他離開臺灣的時候也不過就是30歲,這個年紀卻是職棒球員最巔峰的時候。所以後來他回到巴拿馬,還能代表巴拿馬國家隊來臺灣參加2001年臺北世界盃棒球賽,不過當時的身份已經是公務員,並未在任何職棒隊效力。如果時光能倒流,一定有機會符合羅力條款。影片來源:yateshaung 湯尼湯尼也是職棒元年第一批洋將選秀的16人之一,由統一獅挑中,因為其擔任先發投手的貢獻度不夠,便以救援投手為主。他以變化球為主,控球穩定,之所以贏得教練的信任,是因為容易適應各種角色,所以他在離開統一後又被俊國找回來。湯尼在臺灣一共待了7年,並不是那種頂尖的球員,很容易被新洋將取代,能留下來的主因,莫過於球隊要找到表現長期穩定的洋將經常需碰運氣,因此才選擇他。 圖片來源:職業棒球雜誌1991.9  勇壯接下來談到勇壯,有一陣子興農牛和道奇隊合作,道奇隊介紹了不少好球員過來,當時的洋將大部分取名都是用農藥和肥料的名字,像是好楓康(Gustavo Lopez)、新楓康(Mel Rojas)、魚貝精(Juan Bell)……,非常不尊重人,而其他球隊的情況也差不多是如此。 勇壯當年和楓康(Mark Kiefer)在1997年來到臺灣,楓康的球路比較多變化,而且鋒芒畢露,後被韓國挖走。勇壯的球路比較平凡,直球過於單調,較缺乏進壘的位移,而變化球並不到非常難打。雖然他的各種球路都在中上程度,但是整體加總就是穩定,不會大起大落讓人擔心,因此就這樣奉獻了9年,歷經興農的輝煌年代,留下108勝,

ATG惡魔血域

堪稱史上最強助拳人。 這幾年來,勇壯未曾被外國職棒球隊挖走,他來臺灣的時候非常年輕,只有23歲,很早就放棄大聯盟的夢想,然而卻在臺灣賺了一筆財富。多明尼加這種低消費國家的洋將,待在臺灣穩穩的賺錢不失為明智的選擇。他曾經交往臺灣女友,也想長久居留臺灣,如果歷史能夠重來一次,勇壯必定也是羅力條款的受益者。影片來源:vlsports 風神臺灣女婿風神是1993年道奇隊訪臺比賽的成員,而1998年來臺的時候已經32歲,難以上大聯盟了。他一開始加入三商虎,表現平平,第二年球速展現出來,開始被重視。三商虎解散之後,加入了兄弟象。經過了這幾年的磨合,控球能力增加,威力也因此展現出來,並且越投越好,成為了大本柱。風神身材高大,所以球路佔盡角度優勢,搭配犀利的滑球和變速球,不但不好打,而且還可以吃局數。影片來源:vlsports 後來風神曾赴日職打過一年,表現不佳。他的類型跟王漢(Jose Nunez)很像,靠單調的球路吃定臺灣打者,但到了日本就被破解,不像巴比諾(Balvino Galvez)的球路威猛多變。風神之後還在臺灣娶妻,可見得在異國打棒球,對文化環境的認同與適應非常重要,只可惜風神年紀太大,難以受惠於羅力條款,不過若風神藉由配偶的管道申請臺灣籍,

RSG電子

不曉得職棒聯盟會怎麼處理這種資格問題。影片來源:vlsports 羅力羅力早就是被美國職棒系統淘汰下來的球員了,來臺的時候是28歲,正值職棒球員登上巔峰的年紀。他很早就離開小聯盟體系,轉往獨立聯盟發展。小聯盟體系要的是未來性,若評估球員沒機會升上大聯盟的話,就會刷掉了。羅力在大西洋聯盟表現穩定,優質的投球內容和整年穩定性,獲選為大西洋聯盟年度最佳投手。 羅力的直球球速對於大聯盟而言還不夠成威脅,最重要的是有一顆角度犀利的指叉球,然而就像中信兄弟教練伯納(Scott Budner)所說的,他的指叉球在大聯盟會被選掉,然後專心攻擊他的直球。羅力到了強度較低的中職便如魚得水,原本在美國戰鬥指數可能不到50,到臺灣便提升到80,雖非頂尖投手,但可令人放心。他曾被韓國挖角,在二軍表現也不差,但是缺少了一軍的機緣。 或許臺灣就是他最好的棒球生存環境,就這樣一直留了下來,再加上形象不錯,造就了今天的羅力條款。至於能受惠多久,這很難說,一方面是年紀,另一方面是家庭。家庭因素是所有運動員和教練的殺手,

線上娛樂城推薦

小孩成長過程中,老爸卻不在身邊,是無法彌補的遺憾,所以很多運動員明明還是主要戰力,卻選擇退休去陪伴家人,也屢見不鮮,例如Joe Mauer。 圖片來源:運動視界圖輯  我們來看這些洋將具有什麼樣的特色呢?以打者而言,「長槍」較具優勢,因為美國的長槍到了臺灣都可能會變成一門巨砲。長槍的力量和速度在美國並不算頂尖,而這些攻擊指數在臺灣應該都可達到高標準。另外長槍的腳程比巨砲快,這在臺灣會比較吃香,因為中職是打者天堂,當打者進佔得點圈,腳程尤顯重要。至於在大聯盟,由於投手太強的緣故,往往需要全壘打來定勝負。影片來源:vlsports 中職的特色是變化球居多,因此洋將一開始就得去適應臺灣的配球模式,而長槍的適應性往往比巨砲好。另外長槍還有一項優勢,那就是在防守上能夠支援中軸線,不過最近幾年二軍環境改善,供應了越來越多好球員,洋將野手的價值受限,因此或許幾年後,中職的洋將需求將全面轉成巨砲。就像日本職棒一樣,各方面條件成熟,先發棒次的強度差不了太多,所以只需要巨砲來強化打線。 至於在投手方面,身高優勢是必要的。這些洋投的威力放在美職儘管並不突出,不過來到臺灣後,如果能夠在身高上佔有優勢,威力便可大增。另外球速優勢也是一項重點,在美國球速需要150公里連發,而在臺灣能夠有145公里的均速就算是頂尖的投手了,所以很多洋投到臺灣,都會發現如魚得水,把美國的戰鬥指數提升了一倍。影片來源:vlsports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能夠擁有長期穩定的發揮。強度和長期穩定度可以說是魚與熊掌很難兼得,能夠擁有這兩者,大部分都上了大聯盟,所以在挑選數據的時候,除了球種、型態之外,長期穩定是重中之重,畢竟能夠進入職棒圈的球員,本身就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條件。 洋將來臺打球,仍舊要向錢看,往往日韓也會喜歡來臺灣挖角,因為在臺灣一軍試煉成功,代表了具有亞洲經驗以及正式完整球季的歷練,可以減少適應不良,例如日本挖巴比諾和韓國挖雷鵬(Kenny Rayborn)就是成功的例子。儘管如此,失敗的案例還是相當多,尤其是在水準之高的日本職棒,就算是大聯盟現役球員也不一定留得下來。 人才是公司最大的資產,尤其是對於完全以人為主的職棒。一個球團如果能夠長期保有一位球員,對於球員和球團都必然具有加分的效果,不知道臺灣的職棒球團是否有這種「遠見」去長期培養洋將?若要培養球員未來通過羅力條款,可能要先看洋將的國家是否承認雙重國籍,畢竟從職棒場上退休,大多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國家。例如日本、巴拿馬便不承認雙重國籍。 再來就是年紀問題。一個職棒球員的潛能大致上在25歲以前開發完成,也幾乎就是完成了小聯盟的整套訓練。很多球員有實力,但是與大聯盟就是沒緣分,正好就是亞洲球隊的機會。太強的洋將很難長期留住,要找到實力夠卻又不太強、薪水不太高卻能滿足的洋將,經常要看機緣。如果在25歲便能簽下小聯盟所淘汰的球員,一直待個九年,等到取得資格的時候,其實也差不多是實力走下坡的年紀了。 圖片來源:中華棒球雜誌 圖面說明:第一次職棒洋將測試選秀  另外還有一種方式是仿效廣島隊去中南美洲設立棒球學校(The Carp Baseball Academy),引進更年輕的球員,

線上老虎機

但是這也會碰到上述相同問題,職棒球員的羽翼漸豐,自然會去追求更多薪水,因此強的留不住,弱的會被淘汰,要培養出「不上不下」的球員,也是在碰運氣。若循這種國外農場的模式,球團規模也必須夠大才行。 球員工會質疑九年條款,其立場是要降低洋將和自由球員的年限,我認為未來幾年等到二軍制度更臻成熟,甚至於球隊增多,的確有可能降低年限,因為棒球員過了35歲,殘值會驟降,屆時留下來的意義也不大了。 最好是能在25歲以前,找到鷹俠和勇壯這種球員。他們很早就看清升不上大聯盟的事實,而臺灣也有完整的棒球體系,有實力登上臺灣的一軍,便能穩穩打球穩穩賺,獲得一筆可觀的財富,尤其對於來自中低收入國家的球員。例如味全龍的坎沙諾(Sil Campusano),當年在臺灣打職棒,而在多明尼加老家請了七名保鑣,可見得在臺灣職棒的收入不錯,

ATG電子推薦

在臺灣打球的CP值很高。影片來源:vlsports 洋將在職棒球迷的腦海中,始終是不可缺少的記憶拼圖,由於他們的加入,為臺灣職棒磨合出不同的風貌。在臺灣待很久的洋將,對我們來說,已經成為留鳥,不像候鳥那樣毫不眷戀的離開。不知道職棒聯盟和球團是否會有這個想法,

RSG電子

好好經營羅力條款,讓我們的職棒更加多彩多姿呢? 圖片來源:運動視界圖輯 想參與更多棒球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