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貝湖畔棒球雜記Vol28:就想和你談選秀。

  好,我們來談選秀吧。  這不是一篇「Lamigo(或其他球隊)第一輪該選誰,如果沒有誰還有誰可以挑」的文章,

QT仙境傳說

就想跟你談談選秀這檔子事情。  選秀現在在中華職棒已經變成一場熱門秀,熱門的程度和每年開季討論今年誰強誰弱不相上下。  當然,專欄作家大部分都不會放過這場熱鬧的慶典,要嘛就是直接點名今年一二三四輪的選秀策略,要嘛就是說有機會絕對不要放過誰誰誰,如果你問我,我會說……那個,會長,說好的多兩張桌子呢,你總不會真的打算一張放飲料一張放點心吧?  嗯,毫無反應,只是個會長,

錢盈娛樂城

先把這件事情放在一邊,繼續回來講選秀。  說到選秀,球迷最想要的應該是選到一個奇蹟。  怎麼樣的奇蹟,說的具體一點,就是廖健富。  一個年僅19歲,在職棒第一年上半季打出就打出.421/.488/.588,OPS+ 180.2碾壓全聯盟成績的怪物,這個形象真是非常具體。說真的,由於Lamigo這幾年選秀成果太過優秀,以至於各球隊的球迷無不期望自己家的狀元能進來第一年就大殺四方,套句最近很熱門的一個句型就是:「Lamigo能,為什麼我們不能?」  這個問題真的問得很好。  中華職棒截至目前為止在名單上有226位本土球員,和廖健富同為19歲的球員有7個,能和他繳出一樣成績的一個也沒有。  如果我們把範圍拉到大學畢業,也就是低於23歲的球員,目前中華職棒總共有47位本土球員在這條年齡線以下,在這裡面選擇能站穩先發(每場比賽3.1打席以上)而且OPS+超過100的打者僅有:陳子豪(22)、廖健富(19)、林承飛(21)、林立(22)四位;加上能站穩先發或後援(每場比賽至少出賽0.1局)而且ERA+超過100的投手:陳琥(20),那就是五個,佔23歲以下選手的10.6%、所有選手的2.2%,而且打者明顯集中在某一隊。  你如果問我想說什麼,我想告訴你……不是別隊不會選,是Lamigo的成果太異常。  高中生甚至大學畢業生一進來就突然打出宰制聯盟的成績並非常態,回首2013年高中生選秀,只有陳子豪快速打出成績,梁家榮身為當年的高中生選秀狀元,現在還在二軍載浮載沉,同屆入選的江辰晏才剛要開始證明自己。  然而這才是所謂的「常態」。  董子浩也曾經備受期待 CPBLTV截圖    常態歸常態,年輕真的就是本錢,而歲月也真的很無情。  25歲以前想瘦下來只要幾天別吃就行了,30歲以前連續幾天熬夜只要大睡一場就好了,人生奔四的時候才發現一樣程度的運動會在腰上堆積游泳圈,一天睡不好就連續幾天都累的像狗。曾經有一位影星說過,年輕時他只要重訓三天就可以螢幕前帥三個月,現在得重訓三個月才能在螢幕前帥三天,

DB多寶試玩

當你實際年齡越大,就會對這點越有體會。  即使近年來運動科學不斷發展,生理機能衰退這件事情還是很難說。我想球迷應該隨便都能舉出幾個去年還打得生龍活虎,隔年受傷回來以後就突然什麼都不見了的例子。當球場上的打席或局數有限,

DB多寶試玩

一年下來平均一個守備位置只能分配到大約600個打席的時候,要把這些有限資源投注給誰就成了很現實的問題。  就過去的經驗和生理機能來看,25歲的球員身體機能和技巧應該要已經完備,會被要求要能馬上在一軍繳出能看的成績以站穩一軍,30歲以後的球員要開始小心衰退,雖然有無數的老妖怪告訴我們什麼叫40歲還是一條活龍,不過這就像19歲打出碾壓聯盟成績一樣,都是特例。  在打席分配上,一年600個左右的打席有大約三分之二,也就是400個左右的打席會交給正選先發,剩下來的200個打席則視守備位置決定要分配給哪些正需要打席適應一軍的新秀。  也因此,當一個選手到了25歲還沒辦法留在一軍,可以預期的是他會在一軍逐漸淡出,即使球迷覺得「只要有更多機會他會更好」,不管是受傷、被教練惡搞還是其他不得不長期離開球場的理由,從球隊觀點來看,他的機會已經用完了。  這可以很好的說明為什麼義大的三壘一直是一個洞卻沒考慮過過去選入的業餘強打黃智培。因為在他最有機會的2016年他已經29歲了,而他當時主要的競爭對手于孟馗才24歲,即使在給黃智培更多機會,等他打出成績來也會面臨隨時可能下滑的生涯成績曲線,球隊會寧願把這些打席給更年輕的選手。  有時候不是有愛沒愛的問題,是年齡的問題。  李宗賢被分配到三壘其實也是年齡問題 專業運動攝影師SportShot!何小輝 授權運動視界使用    所以,我們就要問一個問題,去掉「李振昌」三個字以後,一個31歲在海外有實績的投手,你要第幾輪出手?  這個問題會隨著球隊需求和選秀順位有不同的答案,在選秀這檔子事情上,從來沒人在選秀結束的當下就說自己的選擇是絕對正確的,評價選秀成敗最快也得花三年,如果未來幾天大量爆發選秀文,你如果想問「該怎麼看才知道誰講的對」,我會跟你說……  說,只要能講出道理來的選秀預測(或推薦)文都是對的。  每篇選秀預測文雖然主詞都會用「某某隊」,骨子裡其實是「我想這樣選」,和球隊最終選擇的結果有落差是一種必然,因為球隊自評的需求和專欄作家或是球迷感覺的需求不一樣,得到的資訊也有落差,綜合能得到的資訊能給出的最佳解自然不一樣。  其實Lamigo會第一輪挑王柏融有點讓人意外? CPBLTV截圖    還有,選秀前會有預測,選秀後會有評比,這到底是怎麼來的?  正常來說,球團選秀挑選球員順序的產生有其目的性,事前產生選秀預測和事後評價選秀高低都是基於同一個基準:「在任務導向之下球團的表現」,比如說旨在爭冠卻缺了重要角色的隊伍在選秀裡用前段順位選一票未來性,這個選秀得到的評分通常不會太高;反過來講球隊陣容充實卻缺乏接班人的球隊還拼命抓業餘即戰力,這種選秀方式也會讓人想奉送幾個滑稽的表情。  雖然是這麼說,

鉅城娛樂城

不過有目的的選總比漫無目的的選好多了,21世紀的中華職棒應該已經沒有球隊在玩「撿到碗裡就是菜,說不定有砂礫中的珍珠在等我」的遊戲,就算賭到了那也不代表球隊成功,無法複製的成功不是職業球隊應有的成功定義。  話說回來,在這個定義下,「選到廖健富」這件事情,好像不能算成功……嗎?  這裡需要一張不會得罪人的圖,所以我決定放一張月亮 CPBLTV截圖    最後是餘談:近年來選秀變成大熱門也跟業餘好手開始找到所屬的經紀公司有關。選秀前一些球員新聞看起來跟菜市場喊價一樣,要參與選秀的球員不是走過路過不能錯過的超級大物,就是沒人注目其實身懷絕技的隱玉,看了就會讓人感覺……  感覺,這不知道是發給誰看的。  當然,這些材料可以提供球迷談資炒熱選秀熱度,發了也沒壞處,只是廣告必然有受眾,在四隊都有球探編制的現在,急急忙忙跑去練的新守位或是過度誇大的能力對球團高層和教練的說服力是付之闕如。球團手上可能有一百種推薦排序,我想裡面絕對不會有「專欄作家力推」或是「網友票選第一名」這種理由。  所以……如果要問我選秀前新聞如何,我會說,假如有一些真的是花錢的業配,

娛樂城推薦

我已經聽見那些錢掉進水溝的聲音了。  錢真的要這樣用,不如課個幾單,趁著現在有活動來幾發十連嘎恰,出克麗奧帕特拉的機率搞不好比都比這種新聞拐到球團還要高咧? ,